最后,这也成了改变赵氏一族的关键。
赵琳他们兄妹几个,在好友家里窝了月余,在好友的帮助下,重新回到赵氏一族,并给赵氏一族提供了一条变革之路。
赵氏一族的子弟,喜爱读书,又爱钻研古籍,可大多不爱做官,也不为做官而读书。
世世代代以读书为生,确实能得世人高看,可这样的人家太过清廉,会为世俗所不容。
要么日益破败,要么被人觊觎,赵氏一族有那么多名家典籍,不会有人不眼馋的。
赵氏一族只会读书,对别的事都不上心,早晚会落到别人铺好的陷阱里,这是赵琳他们几个的好友说的。
好友名为谢长今,其夫名为谢长安,要年长赵琳他们几岁,看人看事的眼光要毒辣长远一些。
赵琳的三哥拿回族里的起草书,就是在谢氏夫妇的指导下写的。
起草书中说:赵氏一族子弟应当随意做事,不违律法,不违道义,便可随心而为,习武修医,经商游学……唯有百花齐放,各尽所长,家族才能蓬勃旺盛,欣欣向荣。
眼下风调雨顺,自然五谷丰登,可天有不测风云,江南年年都有水患,谁能保证次次有惊无险。
难道说,宗族颜面,要比族人们吃饱穿暖,丰衣足食还要重要吗?
靠爹靠娘不算好儿郎,靠天靠地同样不划算,天地风云色变,卷走无数生机,带来无尽噩耗之事,饶是江南富足之地也不罕见,天灾人祸,亦请族老多加思量。
不孝子孙赵明华有二三愚见,恭请族老再三审阅。
一、宗族上下,世代以读书为业,既如此,不妨传道授业解惑,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人生一大乐事。
二、读书明智,读书识礼,然人生百态,不过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何苦要所有子弟都埋首书阁,子非鱼,焉知鱼。
三、宗族上下应为一家,不应弃老弱孤独于不顾,然族中人人捉襟见肘,何谈有余力照看旁人,若不找寻生财之道,与见死不救何异。
四、以不肖子孙之见,请宗族募捐,作为生财之本钱,来日所得,十分之一于族中老弱孤独之养费,十分之二为宗族祭祀、添置、维护之用,十分之一存至钱庄,以作不时之需,余十分之六为募捐之人所得分红。
五、后来之人若想入股,需得等当年分红结算之后,按当年营收最低百分之一来进。
不孝子孙赵明华敬上。
后来,这事成了,赵琳姐妹也从族老们的重重阻碍中,成了赵氏一族生意的东家,每年都拿不少分成,惹不少族人们眼红。
未免族人们投机取巧,后来的人都开始需要担保才能入股。
一般都会选择父母兄弟,或是血缘相近的亲朋。
而赵琳让杨白回去江南,就是为了让杨白的父亲替他做担保,顺便多给他出点钱,还能把他母亲的嫁妆带走,不至于便宜了旁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