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知春也觉得惋惜,若是正常的话,此刻红薯、土豆已经入作坊开始小批量试做红薯粉、土豆粉了,现在却什么也做不了。只能等。
好在已经看到曙光了。
青阳县的庄子收获棉花的时候,许知春不放心,特意带着春分等过去了一趟。
好在乌管事做熟了的,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。
何镖头等也不敢怠慢,日夜轮班防守。
有他们在,许知春更安心不少。
她心说当初雇他们还真雇对了。
谁能想得到呢,这阴差阳错的。
棉田里一朵朵洁白的棉花被采摘回来,去籽儿、晾晒,在场地上堆放得小山似的,不但许知春这个主人高兴,庄子里上下也无不欣喜。
丰收总是让人心情大好,感觉踏实、又充满了希望。
更重要的是,大家伙儿天天早出晚归忙着收棉花忙个不停虽然很累,工钱也非常丰厚啊。
夫人还说了,等收获结束,每家每户都会按人头送棉花,至少一人送五斤,若是大家伙儿尽心尽力做得好,会送的更多。
棉花可是好东西,贵,且有钱也难得买得到好的。
庄子上出产的棉花大家都有眼睛看得见,品质好得很呢。
正收着时,谁知省城里杨知府派人来了,说是要收购所有的棉花,送往开战的前线。
杨知府派了身边的莫师爷亲自来。
“听说许夫人这儿今年种了许多棉花,无论多少,我们都要了。只是价钱方面,许夫人怕是要吃点儿亏了,如今的状况许夫人也知道的,衙门里实在拿不出多少银子”
“这些棉花,就按照一斤五十文,不知许夫人可愿意?”
但凡许知春只是一个普通乡绅家的夫人,杨知府也不会这么客气,但杨知府知道了梁明朗的身份,哪儿敢乱来?
就这一斤棉花五十文的价格,他也就是试探着说说罢了,若是许知春不愿意,他也不敢勉强,少不得咬牙认了。
许知春不知就里,听得一愣。
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,去年棉花的市场价就是五十到六十文一斤,她本来已经做好准备杨知府随随便便给她个二三十文一斤了,没想到居然还是去年的市场价?
是,现在的棉花已经涨到了一百文一斤的市场价了,可是非常时刻,这属于是军需要紧物资,朝廷哪怕是嘴皮子一动免费征用了,也没人能说得出二话来。
杨知府,真是个好官啊!
许知春心里感叹,肃然起敬!
莫师爷见她不吭声,只当她不乐意,急忙又道:“这个价钱的确是低了点儿,许夫人不愿意也很正常,这样吧,那就六十文一斤?七十文?衙门里如今怕是付不起这么多银子,我给许夫人写一张欠条,等这一场战争结束了,许夫人只管上衙门去兑现便是。”
“师爷误会了,”许知春忙笑道:“五十文已经很多了,我知道朝廷不易,四十文吧。”
“好好好——多少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