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总心里狂喜。
人一辈子想要做一件事不难,但是能坚持将这件事做下去就不容易了;而在做这一件时,能找到一两个志同道合一路走下去的那就是难上加难了。
所以,在周长清身上,李总看到了一种力量。
“闺女,老叔觉得吧,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遇到了你。”周长清看着干得热火朝天的田野里:“以前我们村里也会互帮互助,但是从来没有哪一次有这么齐心。”
为什么?
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希望,看到了未来和方向。
有一
个人指引着他们,那就铆足了劲儿来干。
“老叔,您有什么理想?”
李新月很敬重周长清,这也难怪为什么当初他拖家带口出去做工,燕子山村的村长一职还是由着他干。
周长年周长兴都人都竭力扶持的原因了。
“我的理想啊,就是让大家伙儿都富裕起来,都不用外出务工。”
“老叔,这一点您差不多能实现了”
“对啊,就在村子里就可以挣钱,有时间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,闺女,这得感谢你。”
“老叔,咱们相互成就。”
周长清看着李新月,心道她不会知道,燕子山村的人说起李新月比亲人还亲呢。
对周长年一家子也是感激得很。
毕竟有今日都是因为周长年的亲家安厂长介绍而来的。
“接下来呀,我要建楼房了。”周长清道;“你也看见了,村上一共有二十多户人家的房子是危房。”
那房子都是好几十年的土墙了。
年久失修,村民们住进去都有些提心吊胆。
“老叔,修房的地基找好了吗?”
这个事儿,李总要插手。
最好是建成居民区,然后建筑风格都规划一下。
“我想建在学校旁边那片地。”
“老村,怪可惜的”学校旁边那块
地是沃土。
李总觉得土地就是生命。
所以呢?
“可以建在陶瓷厂宿舍区那边啊,那边是一片荒地。”
更重要的是,那里还有一条小河。
后面是山前面傍水,依山傍水好民居。
“那成,我让风水先生看看,合适就修那边。”
原本想修楼房的,但是除了年轻人外,很多老年人都有意见。
说关楼房套房里,就感觉是坐牢。
他们宁愿住危房也不愿意搬去。
最后,周长清干脆想出了一个法子:就修农家小院子。
统一的标准,楼下是厨房客厅老人房带卫生间,楼上再搞几间卧室。
这一主意得到了大家伙的同意。
一提出来,不仅仅是危房的那二十多户人家,好些有房子住儿子要分家的都动心了,都说要搭着一起修。
“也给你留一套。”周长清这边规矩的是钱先由村里垫资,最后还按成本价卖给那些人。没钱的也不要紧,只要你乖乖在陶瓷厂做工,做个月扣三分之一收回来。
李新月觉得他们这是无息按揭最好的诠释。
“行,如果是修在河边我就要一套。”李总不介意偶尔回来当小农民。更何况,也忽悠了苏平安要给孩子们上体能课的,有一个落脚点也挺好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