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婆,您活得最通透。”李新月就觉得老太太真的是想得很明白。
“人啊,这一辈子争争斗斗,到头来又为了个啥呢?”王老太站在田梗上指着那田地道:“这田,最长是地主家的,后来解放了分到了贫下中农手中;从蓝家到张家到刘家,去年又划给了你大舅妈。以前,为了田边土角的事儿吵架斗殴的人多的是,现在,当年吵架的那些人在哪里?”
老太太环顾了一下四周。
“能活到我这把年纪的都少得很,我还争什么争?”老太太摇
了摇头:“以前我也生气,也和她们斗嘴,现在想来,真是蠢得很。”
“我多活些年头,我就是最大的赢家。”王老太道:“你想想,你娘的坟头长了多少草了?”
自己当年若是死了,也是这样的下场。
谁还能记得呀,顶多是自己的儿孙。
逢年过节的时候念一下你,前三代子孙可能还记得。
再以后,你就是个影子,甚至影子都不是,早已从他们的生命中消失。
“你大舅妈呢,现在和你两个表嫂闹得不愉快,以后,这俩媳妇就会记在心底。”王老太道:“到时候,她们会说,当年你不是很厉害吗,你能干,你去上班都不帮我带孩子,你现在想靠我啊,没门。”
李新月心里点了点头。
清官难断家务事儿。
这个家事儿还真是说不清楚。
“我们那会儿啊,就知道生了孩子就得自己养。背在背上下地干活是常有的事儿,晚上就将娃娃放在箩篼窝里摇,自己就在旁边缝缝补补……”王老太陷入了回忆。
谁说不是呢。
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想出去挣钱,孩子就只能靠老人帮衬。
这是农村最普遍的现象,大舅妈不愿意接
手就似乎是不对的事儿。
“大舅家的日子应该过得去。”李新月知道王大河除了固定的工资外,每次工程结算之后还有业绩提成和团队管理津贴,一年算下来平均至少是一两千的工资。
在普通国有企业工人工资一个月不到五百块的时代,他这已经算是小康水平了。
而王伟兄弟俩每个月也有一千左右吧。
要养家是绰绰有余。
就算是想将妻儿带到身边,应该也能养得起。
是什么让她们宁愿处在家里像仇人一样也不愿意走出那一步呢。
“都心大。”王老太说了这句话后就不想吭声了。
事实上,老大家的生活在王家村算是数一数二的。
但是,她们也有对比对象啊:她们比的是第二家,看张丽丽越活越年轻还有钱穿着打扮,就瞬间失去了心理平衡,就觉得李新月没有帮她们。
私下里,王老太还听说了胡美兰在村里说怪话,也是责怪李新月的。
这话她心里心里很不舒服,外孙女照顾你们是情份,不照顾是本份。
新月这些年容易吗,你又为她付出过多少,这会儿居然有脸说没照顾好。
还要怎么照顾?
王老太气得心口疼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