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,我等会再出去。”
陈师傅走出桑拿房,虽然没有人,但他还是习惯性地走到‘搓背’专用床前,拿起脸盆从浴池里舀水,泼到床上,这才到职工休息室,去办自己的事情……
~~~~~~~~
金灿一边想着心思,一边开始有点迷糊,眼睛不时地瞅瞅手机屏幕。昏昏沉沉之中,她看见正在睡觉的叔爷,突然醒来,好像是想起什么似的,眼睛直直地看着天花板,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。
金灿赶紧将音频声音开大,她听到老人说的是:“别出声,别出声……”接着,声音越来越小,渐渐又睡了起来。
金灿不明白这句“别出声”意味着什么,但她看到老人脸上露出的恐惧。她想:也许这位黄先生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。也许这也是他来探访老人的目的吧。
金灿掏出那张纸条,上面写着黄石和他的联系电话。她想,在没有了解对方具体是谁,是敌是友之前,还是尽量多搜集对方的资料,增加一点感性认识再联系,避免被动。
不过,金灿还是很敬佩吴望的。这个家伙,这么快能找到老人家,看来对方不是善茬。
金灿不由地想起自己寻找叔爷时的辛苦。因为,在寻找过程中,她感觉叔爷还活着,简直就是一个奇迹。
其实,江仁举这个名字,在栖霞岭一带,已经变得非常陌生。无论是本村的,还是邻村与他相熟的人,大家都已经忘记他还有这个名字。
如果你去问:我想找江家庄的江仁举,被问的村民常常都显得一头雾水,甚至还有人茫然地反问道:谁,谁是江仁举?
只有极少数的老人,在沉思片刻之后,才会说:哦,这个人,还在吗?
但是,如果你说,我找王连举,或者“六指佬,”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,他曾经是谁,有的人说他还活着,有的人说他已经不再。
不管什么原因,乡亲们对他的忘记,并非出于歧视无情,而是常年以来养成的习惯。
很多年以来,村民们对江家大院现存的唯一嫡系传人江仁举,一直没有恶意。
即使当年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的时候,很多老人们还认为那是造孽。因为,江家大院从建立以来,对乡亲们非常仁义,出资创建过一所“紫云观中学,”就是现在的“紫云中学。”
曾经在栖霞岭一带,有这样一个传说:不管你是本乡的,还是外乡人,只要逃荒要饭要到江家大院门前,你都会得到几个杂粮窝头和一个白面馒头。
当地人都知道,江家先祖曾经立下遗训:凡是讨饭讨到江家大院门前的,不分乡里乡外,不论男女老小,都必须给他们一口饭吃。
后来当家的大掌柜,即江仁举的父亲江天林发现,看门的下人对前来讨饭的乞丐,不仅做出凶恶恐吓之态,并且打骂呵斥难民,他立马召集江氏家人和所有家丁加以训导。
他说:凡是吃人饭的,谁都会遇到天灾人祸,碰到沟沟坎坎的难事,大家既然是近村相邻的,不惧多少,能帮则帮。凡是我们江家大院的人,必须遵循老祖宗定下的规矩,不敢是谁,只要上门讨饭,都得给他一碗饭吃,决不能打骂侮辱;否则,你马上卷铺盖走人……
江家的护院教头也是江氏族人,他曾经和自己属下开过这样一个玩笑,说:老爷子都不心痛粮食,咱心痛个啥啊?再说,不管你是谁,只要吃了江家的窝头,不管你走多远,拉屎都得拉在咱江家的地头上,江家不吃亏……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